当一艘船在加勒比海被击沉,三具尸体漂浮在油污与海浪之间,我们该问的,不是“毒贩是否罪有应得”,而是——谁给了一个国家,在没有审判、没有警告的情况下,直接开火的权力?
这不是什么缉毒行动,而是一次赤裸裸的海上处决。特朗普轻描淡写地发布一段视频,称美军在“国际水域”击毙了三名毒贩。可问题是,船在哪?毒品在哪?证据呢?委内瑞拉国防部长的质问直指核心:未经拦截、未予辩护、未经审判,人就死了。这哪是执法?这是战争行为。
更讽刺的是,委内瑞拉的贩毒问题,真的严重到需要美军越境“执法”吗?翻翻联合国的数据,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比它更乱的国家一抓一大把。可偏偏,美国盯上了马杜罗。为什么?因为这个国家不听话。它不听华盛顿的指令,不切断与中国、俄罗斯的能源与安全合作,更不愿让巴拿马运河的咽喉命脉落入美国完全掌控。它的石油储量世界第一,这本身就是一种“原罪”。
于是,美国以禁毒为名,行威慑之实。四千五百名士兵、八艘军舰,在海上晃荡,像一群围猎的鲨鱼。可这兵力,真够入侵一个国家吗?显然不够。那他们图什么?图的是施压,是制造恐慌,是逼对方先动手,好给全面干预找个借口。
但马杜罗没上当。他一边在奥奇拉岛搞起“独立200”军演,284个战区全民动员,民兵与军队齐上阵,喊出“誓死捍卫主权”的口号;一边又留着门缝,呼吁对话协商,避免冲突升级。这手“硬而不莽,软而不屈”的棋,走得相当漂亮。
而真正的变数,来自北方——俄罗斯。就在军演前,委内瑞拉国民议会火速通过与俄的战略合作条约。紧接着,消息传来:Kh-31导弹已运抵。3.5马赫的速度,精准的突防能力,足以让美国舰队在加勒比海瑟瑟发抖。一枚导弹,未必能打赢战争,但若真击沉一两艘美军舰,那打击的不只是钢铁,更是美国三十年来“不可战胜”的神话。
这场对峙,早已不是缉毒与反毒的较量,而是一场地缘政治的拉锯战。美国想用“泥潭战略”拖垮对手,可委内瑞拉也清楚:只要我不先动手,你就不敢真打。耗下去,耗的是耐心,更是意志。
现在的问题是:当军事威慑成了常态,外交通道逐渐干涸,世界是否正在滑向一个“先开枪、再问话”的危险时代?下次被击沉的,会不会是别国的渔船?而所谓的“国际法”,又还能为谁撑腰?
七星配资-配资公司-杠杆买股-配资入门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