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股市场近期出现大规模回购增持潮(截至2025年7月28日,688家公司获回购增持贷款约1409.66亿元),但上证指数持续横盘(2025年7月29日收盘3597.92点,微跌0.00%)。这种背离现象需结合市场环境、资金性质和企业行为综合分析:
一、回购增持潮的现状与特点
1. 规模与政策支持
贷款驱动:688家上市公司或股东获得回购增持专项贷款,总额超1400亿元,国有大行(如工行)提供低息贷款支持,例如三峡能源控股股东获27亿元增持贷款。 用途分化:多数回购用于股权激励(如柳药集团、高能环境),仅约40%选择注销股份(如贵州茅台计划注销首轮回购股份),后者更直接提升每股价值。2. 参与主体多元化
央企主导:48家央企集团带头行动(如南方电网增持子公司),传递政策维稳信号。 民企跟进:宁德时代、美的集团等民企大额回购(40亿~80亿元),应对关税博弈等外部冲击。二、指数未涨的深层原因
1. 基本面与市场情绪压制
展开剩余73% 经济不确定性:全球经济复苏疲软叠加美国关税政策扰动,投资者风险偏好降低,抵消回购利好。 主力资金博弈:部分机构借回购消息洗盘或高位减持,导致股价反向波动(如航天电器跌停后反弹)。2. 回购执行问题
“忽悠式”回购:部分公司发布计划后未足额执行,或仅象征性回购(如寒武纪-U仅回购3.66万股,占比0.0087%)。 解禁抛压:大规模限售股解禁预期(如2025年4月超500亿元解禁)抑制资金做多意愿。3. 结构性与规模矛盾
行业分化:回购集中于计算机、电子设备(预案数量榜首)和电气机械(金额134亿元),但金融、地产等权重板块表现疲软。 规模不足:A股回购金额占市值比例远低于美股,部分公司回购规模未达市场预期(如腾讯千亿级回购刺激港股,A股无对标案例)。三、资金性质:托底还是布局?
1. 政策托底信号明确
“国家队+银行”联动:央行专项再贷款、国有大行授信形成政策组合拳,旨在防止恐慌性抛售(如交通银行250亿元贷款覆盖芯片、医药行业)。 短期维稳优先:央企增持重在“避免股价大跌”,而非推动持续上涨。2. 长期布局线索浮现
真金白银的注销回购:注销股份的公司(如茅台、永泰能源)通过减少股本提升EPS,吸引价值投资者长线布局。 产业资本逆周期操作:高端制造龙头(宁德时代、三安光电)在低位大额回购,隐含对行业景气度反转的预判。四、投资者策略建议
1. 甄别回购质量
优先关注注销式回购(直接增厚股东权益)、足额执行(如药明康德10亿元回购完成)的公司。 警惕“融资回购”却用于股权激励的公司,可能变相稀释中小股东权益。2. 布局政策与产业共振领域
央企+高端制造:兼具政策支持与成长性(如三峡能源、美的集团)。 低估值+高回购:市净率低于0.5且启动注销的公司(如部分地产、银行股)存在估值修复机会。3. 耐心等待市场底
历史经验表明,政策底领先市场底,需待基本面改善(如出口数据回升、美联储降息)催化增量资金入场。结论:托底与布局并行,静待基本面共振
当前回购潮本质是“政策托底主导+产业资本长线布局”的结合。指数滞涨反映市场对经济复苏的迟疑,但优质公司的注销回购和高端制造龙头的逆向投资,已释放底部区域信号。投资者需在分化中聚焦现金流稳健、回购力度大且用途明确的企业,同时跟踪关税博弈缓和、国内消费复苏等拐点信号。
托底资金 vs 布局资金特征对比发布于:安徽省七星配资-配资公司-杠杆买股-配资入门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